Share:

A Letter to Human Rights Lawyers (1): Is Negative Emotion Always Bad Emotion? (Chinese only)

negative emotion

給人權律師的一封信(1):負面情緒就是壞情緒?

憤怒、悲傷、焦慮、沮喪、恐懼常常被視為需要被消滅的負面情緒,是阻礙我們繼續人權工作的情感。作為人權工作者,特別面對著極權的打壓,好像必須要保持正面、樂觀、有希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負面情緒並不是「壞」情緒,而過分強調正向思考反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壞的影響。

在失落時,你有曾經試過被人要求你保持正能量嗎?在憤怒時,有朋友要求你壓抑自己情緒嗎?這些其實都是毒性正能量的一種!毒性正能量強調要求我們無視正在面對的困難,迴避或壓抑隨之而產生的負面的情緒,認為保持正能量是問題的唯一解方,因而也拒絕我們尋求情緒支援。但是,長期無視和壓抑負面情緒會造成反效果,而因為深信正能量的必要性,無力控制這些負面情緒會使人感到挫敗,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也因為認為面對別人時要保持正能量,卻又無法做到,就更為自責,也拒絕向別人尋求幫助和支持。同時,毒性正能量認為不應關注問題本身,使人迴避評估問題,也低估了其嚴重性,難以真正地解決問題或者避免傷害。[1]而多個研究也提到忽視負面情緒的影響:健康情形和生活滿意度較低、累積壓力、失敗時會感到更沮喪、更易感到負面情緒、感到更強烈的負面情緒等。[2]

其實,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不同的事情,在這些經歷中有負面的情緒本就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研究顯示,接納和體會這些情緒能對我們的精神健康有幫助。[3]負面情緒如同正面情緒一樣,背後都有其意義,對推動我們個人的改變有所影響:[4][5]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其實就是感到危險、被侵害或受威脅,需要抵抗、捍衛和保護自己。而悲傷可以引發共情和同情,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使人更有動力,增加記憶力,能識破假訊息。焦慮的情緒則是在提醒自己有未處理的衝突——無論是個人內部的衝突,或個人與外界的衝突——需要作出改變。在恐懼當中,有助於我們提高警覺,採取行動使自己更為安全。挫敗感源自對關係的某些部份的不滿,也因而需要作出改變。孤獨感提醒我們有未被滿足的需求[6]。

事實上,負面情緒是一種「行動信號(action signal)」,比正面情緒有更強烈的行為導向性[7]。如火鳥在<白紙運動中的負向情感如何(不)可能形成一種團結>一文所說,雖然這些負面情緒或許難以成為團結的基礎,也沒有運動的能量,但卻能催化出整場運動,並讓受苦的工人、學生、市民有共同交流的語言和機會:

「而負面情感的潛力就在於,它能夠讓身處於這些層層不可能狀態下的個人暫時拋去枷鎖,處在臨時的逃亡狀態裡。它接納了挫敗感,並從挫敗感出發讓個人獲得了在社會壓迫中的喘息機會。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是,逃亡狀態裡,我們才能看見相同處境的個人,讓彼此相遇。這是消極逃避下的偶遇,卻也可能成為明日真正團結的契機。」[8]

引用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說法,當面對極權所製造的謊言世界,我們更要「活在真實中(living in truth)」,真誠地面對和質問自己,而非按照他人的期待而行事。[9] 而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和軟弱、承認人權工作的困苦和現實的殘酷、質問自己堅持的原因和可以為此付上的代價,就是活在真實中的一部份。如果盲目的對現況樂觀,或因為他人的目光——覺得人權工作者都是「堅強」、「永遠保持盼望」的——而強迫自己假裝出這個狀態,不止會加快自己情緒崩潰的速度,更會因無法對行動作出適當的評估,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看見了極權國家下苦苦掙扎求存的無權勢者、經歷了難以形容的政治暴力、參與了無數次失敗的政治行動,我們感到憤怒、悲傷、焦慮、沮喪和恐懼本就是人之常情,這些情緒也往往是我們原本致力於人權工作的原因和動力之一。

如果負面情緒不再是我們需要壓抑和無視的壞情緒,那如何面對和轉化這些情緒才是需要學習的。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詳細介紹幾個方法,容讓我先引用香港仍在囚的社運人士黃之鋒在書信中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最Ideal的狀態,似乎是意會『與明天的憂慮共存』一方面是對未來依然抱有想像,值得肯定之餘,又同時不至於憂慮得太多,以致過於放大不安與忐忑,甚或被其吞噬。因此,收到信件提到『不用懷憂喪志』時,在心裡想到的卻是覺得『即管(為明天)懷憂而不必喪志』是較為好的門檻及心理建設目標。」[10]

 

———————————————————————————————

註解:

[1] Jacquelyn Johnson, PsyD. , 2021 March 30, “What to know about toxic positiv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toxic-positivity#what-it-is

[2] 陳蔚銘,2019年6月5日,<你厭倦正面思考了嗎?善用負面情緒的3種力量,為自己找到健康和快樂>,取自:https://startuplatte.com/2019/06/05/benefits-of-occasional-sadness/

[3] Tori Rodriguez, 2013 May 1, “Negative Emotions are Key to Well-be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negative-emotions-key-well-being/

[4] KnowYourself,2018年4月1日,<憤怒、悲傷、焦慮、嫉妒!如何用負面情緒,做出正向改變>,取自: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667

[5] Elizabeth Scott, PhD, 2022 February 16, “How Negative Emotions Affect Us”, retrieved from : https://www.verywellmind.com/embrace-negative-emotions-4158317

[6] Elizabeth Scott, PhD, 2022 March 31, “How to Deal with Negative Emotions”, retrieved from : https://www.verywellmind.com/how-should-i-deal-with-negative-emotions-3144603

[7] KnowYourself,2018年4月1日,<憤怒、悲傷、焦慮、嫉妒!如何用負面情緒,做出正向改變>,取自: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667

[8] 火鳥,2023年2月6日,<白紙運動中的負向情感如何(不)可能形成一種團結>,取自:https://matters.news/@phoenix000/368679-%E7%99%BD%E7%BA%B8%E8%BF%90%E5%8A%A8%E4%B8%AD%E7%9A%84%E8%B4%9F%E5%90%91%E6%83%85%E6%84%9F%E5%A6%82%E4%BD%95-%E4%B8%8D-%E5%8F%AF%E8%83%BD%E5%BD%A2%E6%88%90%E4%B8%80%E7%A7%8D%E5%9B%A2%E7%BB%93-bafybeifgj6xy45w6t42koilpsj3aqaivmgnxrazvkma2ikmgavdulgfwqy

[9] Jacky Tai,2016年2月16日,<與沈旭暉商榷:哈維爾對世人的忠告>,取自: https://manjuhk.wordpress.com/2016/02/16/livingintruth/

[10] 黃之鋒,2023年2月28日,<與明天的憂慮共存>,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wongchifung/posts/5949165461842579/